壤歌亭:出自《击壤歌》。据说《击壤歌》是尧舜时期的歌谣,歌中吟唱道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力于我何有哉。”意思是说,白天出门耕种,夜晚回家休息,凿井即可饮水,耕田就有饭吃,过着这样自在的日子,就是皇帝的权力对我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啦。
“不羡”句: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二《饮酒·其五》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表达了委运任化的简淡情怀。
【评析】 王恽(1228—1304),字仲谋,别号秋涧,卫辉汲(今属河南省)人。元朝著名学者、诗人、政治家。王恽历经元世祖忽必烈、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朝,为官直言敢谏,刚直不阿,为人耿直,甘于清贫。学识渊博,文笔雄健,学而不倦。其书法遒婉,在当时颇有名气。
这首小令以秋社庆祝为背景,再现民间喜庆活动的热闹场面,表达作者平和宁静的内心感受。作者时任平阳路总管府判官,在秋社当日看到人民载歌载舞地表达丰收的喜悦,内心充满与民同乐的欣慰之感。
小令开篇并不是直接描写社日盛况,而是从活动结束处写起。社坛上空,祭祀燃烧的香烟渐渐淡去,盘旋积聚的林鸦已经散开。但诗人的意兴并未因此而消减,依然沉浸在欢庆气氛当中,望着丰收的庄稼,畅饮美酒。接着从听觉烘托社日热烈喜庆的气氛。耳边传来阵阵琴声,仿佛在比着高下,还有一浪接一浪的笑语喧哗。虽只闻其声,却仿佛能看见村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,祈望来年好年景的情形。
从“壤歌亭外”到结尾,着重抒发作者个人的心理感受。与前面四句形成对比。前面闹热、喧哗,后面宁静、淡泊。作者连用了三个典故表达了高雅淡泊,自得其乐的情怀。《壤歌亭》是尧舜时期的歌谣,先民们安于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自足生活,自谓羲皇上人,连当皇帝也不羡慕。接着又用《世说新语》王子猷的典故。据《世说新语·简傲第二十四》载,王子猷在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之时,桓冲曾对他说:“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”认为王子猷在府中盘桓已久,应该着手处理一些政事了。子猷“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致有爽气’”,意思是说“西山的早晨空气非常凉爽清新啊”。小令中“朝来致有,西山爽气”便是从此句中化出。王子猷看似东问西答,事实上说明他对政事漠不关心,这与魏晋时期名士皆尚清谈,不念俗事的风范是相吻合的。作者化用王子猷之语,表明了他也有与魏晋名士相同的高雅淡泊的心志。最后又用归隐田园陶渊明的典故,说这里风景如画,一早便有西山爽气,不用等到日落时分,但能体会到自然中的佳趣。体现自己简淡冲远的情怀。
小令以秋社的欢庆活动为背景,在描写欢快场面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,一动一静,对比鲜明。同时又多处用典,如尧庙、《击壤歌》以及王子猷的典故无不透露出太平盛世自得其乐的情怀。含蓄隽永,耐人寻味。
[越调]平湖乐
采菱人语隔秋烟,波静如横练。入手风光莫流转,共留连。画船一笑春风面。江山信美,终非吾土,问何日是归年?
入手:到手。流转:迁延变化。此句语本杜甫《曲江》的诗句:“传语风光共流转,暂时相赏莫相违。”
留连:徘徊不忍离去的样子。
“江山”二句:化用王粲《登楼赋》:“虽信美而非吾土兮,曾何足以少留。”信美:确实美。
【评析】 这首小令借江南水乡的美景抒客居异乡的乡愁。
《平湖乐》即前面所见的《小桃红》,这个曲牌多有乐府民歌《江南曲》《采莲曲》的风韵,是对它的继承与发展。这首小令一开篇就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,如一幅韵致悠长的江南水乡图。
“采菱人语隔秋烟,波静如横练”营造了如梦似幻的采菱场景。在波平浪静、平如白绢的水面之上,隐约听到说话声隔着秋烟传来,而采菱姑娘的曼妙身姿则隐藏在朦胧秋烟之中。只闻其声不见其人,平添一种朦胧隐约的美,让人生出无限的神往之情,具有一种心理悬念。面对如此让人神往的美景,作者由衷感慨“入手风光莫流转,共留连”!如斯美景,请不要那么快就消逝了啊!我徘徊留恋,不忍离去。“画船一笑春风面”,其实是承接“采菱人语隔人烟”而来,朦胧神秘的采菱女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,一睹芳颜。但作者只用了,“一笑”二字,传神写照,就像《诗经》描写硕人之美之后,点出一句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,一笑便将整个人写活了,灵动而不呆板,富有生机勃勃的气韵。此女一笑,真是让观者如沐春风,融融暖意流转心间,更是神往。
前面做足了铺垫,只是为后面转折作陪衬。前五句,极尽所能描绘客居他乡的赏心悦目。江南好,能挽人衣袖,能让人滞留,能让人神往,而后三句语气陡转:此处虽美,终究不是我的故乡,我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呢?他乡再好,也终不及故乡。越是烘托渲染他乡的美,越是衬托乡愁的悲。因为,只有家乡才是让人心灵安顿的地方啊!